這些年的國片,一直都沉醉在特定時空背景裡的小感動,
很能讓人擷取到一些心靈的撫慰,
而目前最符合我感動成分的編織品,
莫過於最近的創紀錄熱血小品,「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」!
那些年裡的學生生活、
那些年裡的小情小愛、
那些年裡的社會現實、
那些年裡的成長浪漫,
都從「那些年」裡映了回來。
淺淺的卻目標明確,輕輕的卻擺盪俐落,
避開了早已遍佈的灰塵,穿過了層層疊疊的帷幕,
從快要遺失目錄的頁篇裡,拉回了那些年的回憶,
再一次勾勒出動人的線條、塗抹上鮮豔的色彩。
看電影的同時,
我跟著大多數的觀眾一起笑得仰前翻後(除了那群上個世代的,還有那群下個世代的);
一起讚嘆著:對、對,左手就是輔助(ㄟ…我是說投籃…);
一起詛咒著:教官就是度爛(抱歉…其實我們教官還不錯…倒是生輔組長會慫恿我們跟他單挑,奇怪);
一起對大雨裡的笨蛋咬牙切齒。
青澀,所以值得回味,但是也只能回味。
出了電影院,
就在大家還喋喋不休的時候,
我卻有一點點落寞,
那些年的鰈,終究還是屬於那些年,
再好吃也不能再抓回來吃,
那些年再次放回屬於那些年的河裡。